查看原文
其他

情意领域,自然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张诺诺 盖娅自然教育 2022-06-07

前几天,盖娅社群内围绕“课程定价贵不贵”的热烈讨论,激发了第37期盖娅自然体验师凤凰木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课程感言。


其实,在盖帮的各个社群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凤凰木热情分享、积极沟通、勤奋练习的身影,但是对于她的内心世界,所知甚少。感谢她这一次坦诚的分享,透过她的描述,也许你会发现,原来同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不管外在境遇有何不同,内心可能都会有着同样的困顿与挣扎。而在藉由自然教育进行内在成长探寻的路途中,大家可能也会有着类似的好奇、慰藉、瓶颈,乃至误读。而她借助《家庭自然体验师》的力量寻得的那方安宁幽静之所,可能恰好就是这门课程想要为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构筑出的心灵空间吧。


本文转载自:张诺诺的书房

图文作者:张诺诺


前几天有人问我,做自然教育的多数是全职妈妈,要不就是教育从业者,问我是哪种?我说我哪种都不是。作为曾经的自然教育从业者,坚定地践行“教育是用来教育自己的”的人,现在可能自称教育修习者更合适,毕竟我热衷于把各种教育理论往自己身上招呼。


知行意情,被忽略的情意领域


当初从自然科普开始进入自然教育工作,到体验式的自然教育,到种类繁多的各种自然教育活动类型,比如朴门、堆肥、节气生活、自然手作等等,我对自然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扩宽。最开始会和很多公众一样认为自然教育就是认识物种,获得知识,也会一开始认为自然教育就是带活动,当然也有认为自然教育一定要出个能带走的成品的阶段。直到我自己开始认真把自然教育当成一种教育,去系统学习教育学理论来认识它的底层逻辑和基本特征后,我感受到了它在传统教育所不能很好顾及的情意领域有出色的作用。



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类: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一直都是比较被重视的,情感目标被重视程度相对起来就弱许多了,当然,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和老师重视孩子的情绪情感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情意领域的三维目标是情感(包括情绪、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对应我国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是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


之前写过一篇,《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4: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演练场》说了我在这个比较迷茫的人生阶段里,有意识地探索日常生活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三对关系中的作用。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我通过认真进行日常生活,开始觉察自己的情绪情感,并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盖娅的《家庭自然体验师训练营》给到我很多的打开自己和整合感受的帮助。


与自己相处,一堂艰难的必修课


成为自然教育从业者之前,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我也是很容易把自己隐匿在上班和消费主义的生活中的。从事自然教育以后,对自然的热情又很快被各种琐碎的工作事宜消磨殆尽,甚至还因为自然教育的特殊性,更多了不少沟通不畅。毕竟,谁也无法清晰定义什么是自然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的自然教育,理念对理念的讨论与沟通,常常是隔靴搔痒。而人又是差异性极大的个体,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与短板,诸多矛盾交错时,自己对自己的觉察就更难了。我和另一个自己开了自然教育工作室的体验师同学曾对坐感慨,怎么这么难呢?!找志同道合的伙伴难,找目标难,认识自己更难。


我的秘密花园


确实啊,当我停下匆忙的脚步时,才发现与自己相处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简直是牛吃南瓜找不到开口。而那些通过各种渠道学到的高大上的自我认知理论突然都成了纸上谈兵,果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呐。


我开始从具体的事情开始做,但一开始并没有传说中的“驾驭生活的幸福感”,反而我更焦虑了。事实上我的生活也没有太多变化,一如既往的单调,买菜去超市,买完就回来窝在房间看书,甚至,我整整一年都几乎没有离开过住处三公里。与自己相处的感觉也恶劣极了,大部分时候都在天人交战,那汹涌的情绪如立夏的野草般狂野的生长着,就差把我吞没了。


《家庭自然体验师》课程是这个时候出现的,经过两轮内测,第三期对外开放了。看到“通过观察和体验‘身边的自然’进行自我学习、思考和成长”,就果断报了名,带着对盖娅的信任、对这门课的好奇,还有我自己的迷茫,开始了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的上课。很快就感受到了这门课的神奇之处,当时我还不知道它在日后会成为我最喜欢的盖娅课程之一。


我的秘密花园


这门课程很特别,每日实践任务是在身边的自然中进行,任务具体且容易执行,不需要进行烧脑的讨论,反而有大量的时间留给自己安排,对我而言就是探索、观察、发现了。于是一次次任务积累下来,我在楼下小花园听过的风声雨声鸟叫声,看过花开叶落虫咬痕,数过大树小草蜗牛壳,捡过塑料垃圾狗玩具。因为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和熟悉的环境,感受到的也是具体的东西而非虚空的回忆,我的感受就变得踏实而有依凭。做任务时偶尔停下来思考一下,也不会陷入更深的焦虑之中。不知不觉,我与周围环境的连结已经慢慢产生了,慢慢养成了没事就去小花园溜一圈的习惯。


我的秘密花园


几个月后又参加了一次家庭自然体验师的福利打卡,这一次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感知力的变化。以前做自然观察和自然体验活动,多是凭兴趣或者完成任务的责任感,目标感是很强的,脑子里总有一根进度条在走动,很少真的沉浸于其中去感受自己情绪情感的变化,同一个环境去得多了甚至会因为足够熟悉而丧失兴趣。但这一次去到楼下的小花园,在熟悉的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的变化,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奇妙极了。


我的秘密花园


更重要的是,那些野草般生长的情绪也因为有了我的感知和整理,开始变得有条有理起来,焦虑渐渐消退,我终于感受到了具体生活本身的魔力。与自己相处的必修课,我终于及格了。


从自己到他人,进一步拓展边界


建构主义学派说,能否将知识运用到其他地方,是判断是否学到这种知识最好的办法。在我多次完成家庭自然体验师任务之后,原本一板一眼的学习态度放松了下来,结合教育学理论里的课程设计逻辑,才发现这门课的理念,深度,广博度,开放程度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无论是手法还是目标都是层层递进的,而且在这个课程本身完整的内容之上,可以提取出一个完整的框架来,以此为基础,根据目标不同,可以进行各种延展。比如你可以在秘密花园发现五种叶子,那就可以去菜市场寻找五种时令蔬菜,还可以探索五种不同的乡土特产等等。比如回家探亲怕尬聊,那就可以试试问父母五个生活小妙招,进而问五件他们那个时代的事情,沟通就开始了。再比如自己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也可以问自己五个问题:我的感受是什么?这个事情是什么?对方的情绪是什么?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我想要怎么解决?


我的秘密花园


当我可以细致入微地与自己对话之后,很多原本特别拧巴的事情都变得顺畅起来。我再来想这门课到底在认知自己上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我想应该是提供了一个具体安全的空间和氛围,让我可以在具体有序且符合教育学逻辑的任务中,一次一次地获得确定感,还有可以一次一次尝试着舒展自己,既不怕有人打扰,也不怕碰壁,因为所有的内在空间都是自己的。


当我对自己的感觉和认知变得坚定之后,自己的边界也就可以扩大了。然后又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的交互中,不断获得新的能量,再一点点扩大自己的边界。


回归真实,和生活站在一起


回想我当初去盖娅参加体验师培训的时候,是很直白地认为自然教育行业也是金字塔结构,也应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再后来发现无论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绝不只是适者生存那么简单粗暴,才重新开始学习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果然,无论是自然还是普通人的丰富程度都是超出我那浅薄的认知的,这使得我很为自己曾经的狂妄无知而惭愧。


真实的人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可能不是教条式的模板圣人,而是可以有各种情绪情感交织的复杂生命体,充满不确定性吧。生活也是如此。而自然教育,也绝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体验感的增加,情感的满足,技能的增长,它应该是通过各种目标的逐渐实现,而使人从内到外共同的打开,有更丰富的情绪情感,是让人生命变得更宽广的过程。正如利伯蒂·海德·贝利所说:“教育最高的目标,就是使人对生活保有热情。”那么认识自己,正视生活,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吧。


秘密花园诡异的月色


最后,如果你也想在加深与周遭自然和生活的连结,体验教科书式的自我觉察修炼,这门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课程你值得拥有


点击下图查看《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招募通知

线上课 | 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第七期)招募通知



正好能抽出3天时间?来基础培训

和自然与自我,来一场深度约会吧

培训招募 | 2022自然教育基础培训,3月杭州站


参加最新一期“实践研修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带领更多人去#亲亲自然

盖娅培训 | 自然体验师实践研修班(总第三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